清朝建立后,双方的直接接触愈加频繁。例如现今哈萨克斯坦人的祖先所建立的“玉兹三国”——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虽然名义上是清朝的附属国,但因地处沙俄边境,经常遭受沙俄侵扰,清朝与沙俄间也曾爆发多次军事冲突。
尤其是在争夺“唐努乌梁海”(今属俄罗斯管辖的图瓦共和国)时,清朝与沙俄曾展开激烈的战斗。彼时正值清朝国力鼎盛,战争中一度占据上风,但为避免无谓的消耗,清朝选择与沙俄和解,签订边境条约划定两国疆界。
1689年6月7日,清朝与沙俄在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两国首个正式的边境协议。条约明确划定双方边境范围,将乌苏里江流域及库页岛等广大地区划归清朝。作为清朝首个对外盟约,《尼布楚条约》堪称成功,有效遏制了沙俄的扩张野心,保障了清朝利益。
可惜的是,之后清朝再未能重现此类辉煌成就。
到了晚清时期,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退,沙俄等列强趁机侵入,夺走了大量清朝土地。
1858年,清朝因战败,被迫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割让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沙俄得手后并不满足,看到清朝日益衰弱,便再次发起侵略,吞并了更多领土。
为了勉强维持统治,清朝于1860年与沙俄签署《北京条约》,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等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给沙俄。
然而沙俄的贪欲并未止步,1864年又强迫清朝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进一步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及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土地。
仅仅六年间,沙俄便从清朝手中强取豪夺约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清朝覆灭后,苏联趁民国内乱,霸占了唐努乌梁海地区约17万平方公里,累计清朝和民国共失去约161万平方公里土地。
而这还未算完,民国时期苏联通过外交手段支持外蒙古独立,使国民政府间接丧失近17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资产,包括其军事、科技实力以及重要领土,这其中就包括清朝被强占的领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收回曾被苏联占领的国土。
由于当时国力悬殊,中国的主张未能取得实质进展,直到苏联解体,收复土地的呼声才再次被提上日程。
经过多年的谈判,俄罗斯决定归还部分领土。
第一次归还是在苏联解体初期,约1991年前后,双方重新商讨边境问题,俄罗斯归还了位于西伯利亚滨海边疆区的东北边境土地,面积约900多公顷,约9平方公里。
第二次归还依然在东北边境,涵盖俄罗斯远东地区与珲春交界地带,归还土地约500多公顷,约5平方公里。
第三次归还的地块在哈桑边境,面积约1000多公顷,即约10平方公里左右。
这前三次归还总计仅24平方公里,面积虽小,但显示出俄罗斯的合作态度。
第四次归还较为显著,俄罗斯将黑瞎子岛约一半面积归还我国,约173平方公里(1万7千多公顷),虽然面积有限,但相较前三次已有明显进步。
从民国时期起,中国向苏联索回领土的努力未曾间断,虽屡屡受挫——无论是讨要库页岛还是海参崴,都未取得成功,领土问题始终是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
那么,俄罗斯为何在苏联解体后会主动归还这些土地?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国国力的显著增强。
民国时代,神州大地军阀割据,缺乏统一政权,虽有实力但难与大一统帝国匹敌,苏联对军阀的请求不屑一顾。国民政府则与苏联政见相异,且蒋介石亲美,成为苏联的对立面,自然不会得到苏联支持。
但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政权使国家力量集中,科技、军事、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核武器的成功研发,令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核国家,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俄罗斯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主张。
二是出于共同抵抗美国的战略考量。
苏联与美国曾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竞争激烈,积怨深重。苏联解体后,美国依然将压力施加在俄罗斯身上,令俄罗斯初期发展举步维艰。
为此,俄罗斯寻求结盟伙伴,而中国作为邻国且实力强劲,成为理想选择。中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也遭到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敌视,因此双方很快结成友好联盟。
为表示诚意,俄罗斯主动归还部分被占领土。
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领土主张的态度,无不彰显了国力是根本。
国家弱小时,土地被侵占、人民受欺凌;国家强盛时,提出合理要求会被认真对待,而非被轻视。
这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在国际关系中,枪杆子的力量往往胜过笔杆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