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思考就是解决人心烦恼,并对有漏皆苦做心得感慨。佛教有“漏尽通”说,是其六神通之一。又称漏尽智证通或漏尽神通等。也就是证得漏尽智烦恼尽除、得解脱、威德具足的境界。漏就是烦恼。漏尽通就是烦恼不断减少,直到没有了为止。所谓“有漏皆苦”,芸芸众生只要留有认知观察,这就是最大的“漏”!
毕竟欲望是无止境,总有一个“苦”等着有区别心者最后遇到!随机游程认为这个“漏”就是我们的认知,有了区别观察,自然苦来,所谓“有漏皆苦”。区别心态,每个人都有面对别人别人不同情绪的感受一样!意识的泯灭!宇宙间,时间之箭无始无终,相续波动中生灭相组成,每个环节点都是生与灭的虚幻,生与灭?这也一样离不开意识认知观察才行。
就是区别心造就意识!意识的生成与大脑中大量神经元的同步活动有关。当#神经元#出现同步放电时,才能够在通过短时间内以“刺激”形式以光电信号方式传递大量的相关信息,这对大脑的#意识#形成和判断出现有关键影响。这种协同作用对于整合各种感知信息、形成统一的意识体验至关重要。例如在视觉感知中,不同脑区的神经元需同步活动,才能将视网膜上的光信号转化为有意义的视觉图像。如果神经元的同步活动受到干扰就可能会导致视觉障碍或所谓幻觉的出现。为何佛教推荐修行“无念即解脱”思路的禅定呢?六识不生,就是放弃“区别心”的基础条件!没有了区别心,就是不再受制于所谓光电信号的各种影响,也就是所谓“解脱轮回”!
芸芸众生的各种“苦”,摄一切染污法,集指烦恼与业,道指解脱道,涅槃指无余依涅槃。恼乱相、造作相、无常相、苦相,也就是从小乘视角中的世间相。随机游程认为辩论大小乘对错本身就是着相,因人而异。所以禅定也是六度的一种法门。佛教本意就是解脱轮回之苦的觉悟者信仰。深层次说,其实不论大小乘,其涅槃都是通过生起智慧断除障碍而实现的结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